新聞中心
污水處理費我一分錢沒少交,今天才知道13處一個都沒運行
信陽日報公布市環境攻堅辦對于“信陽市現有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情況調查”的結果顯示,信陽市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00套,其中有32套不能正常運行,處于閑置狀態。包括固始縣13個、息縣6個、淮濱縣5個、浉河區4個、潢川縣1個、商城縣2個、新縣1個。消息一出,引發了網友們的集體吐槽。
在圍觀吐槽群眾中,甚至有人表示:“污水處理費我一分錢沒少交,今天才知道13處一個都沒運行”。(注:固始縣已建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13套,13套均不能正常運行)
網友們的吐槽讓中國農村污水處理領域的嚴重問題——農村污水處理設施“曬太陽”現象在此得到了關注。一些地方政府耗費了巨大精力,投入了巨大成本建起的一座座污水處理廠在建成后閑置不用,放著“曬太陽”。同時,也反映出了探索農村污水付費機制過程中未能統籌兼顧、多方推進的問題。
近年來,我國一直鼓勵建立農村污水處理付費機制,來填補農村污水處理方面的資金空缺。但真正建立起來這個機制還有一定的難度。我國城鎮居民的污水處理費一般隨自來水費一起繳納,有系統的征收及利用體系。而在農村地區,雖然部分農村地區也建立起了自來水供應網,形成了污水處理費與自來水費一同征收的機制,但是相當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并沒有供應自來水的條件,也無從征收污水處理費,造成了收費難、付費難的問題。
今年七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《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》。提出要創建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。各地方政府為響應《意見》號召,加快了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的步伐。與此同時,一些地方開始陸續出現“已付費卻不治理”的情況,引起了繳費居民的不滿,質疑這是地方政府的“面子工程”。
近年來,農村污水處理設施“曬太陽”的現象并不少見。在今年四月份,國家審計署發布的2018年第2號公告——2017年第四季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顯示,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成后閑置情況較為嚴重,以江蘇省為例,江蘇省7個縣(市、區)在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中建成的195個污水處理設施中,有146個閑置,涉及投資金額達10449.77萬元。
截至2017年末,我國農村常住人口近5.77億人,污水排放量大,可以說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,興建污水處理設施是一件造福水處理行業和老百姓的好事,但為何該發揮作用的污水處理設施卻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,導致“曬太陽”現象頻發呢?
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(不完全列舉):
污水量不夠,居民實際污水排放量遠不足污水處理廠設計的進水標準。瑯琊鎮黨委書記倪永洪在督查中提到:“污水廠進水量不夠。瑯琊鎮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是0.5萬噸/日,但鎮區人口只有5000人,也沒有什么企業,一天下來只有六七百噸生活污水。污水廠一運行就意味著虧損。”
管網建設不完善導致污水廠收集不到污水。部分農村地區的污水管網只建造了主管網,還未來得及完成整個系統的建造;管網末端未延伸至農戶家中,農戶制造的污水無法被收集;部分管網建設位置較為敏感,難以解決。
政府資金不足以支付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成本。漣水縣黃營鄉鄉長吉愛國曾在接受采訪時承認,“污水廠閑置主要原因是還不具備運行條件。首先,污水管網只建成主管,支線管網需要鄉鎮籌措資金建設,而鄉鎮財力不足;其次,該污水處理廠運行成本不菲,每天運行電費就要2000多元。”
污水處理廠“曬太陽”的現象涉及管網、資金、城市規劃等問題,牽連廣泛,要想在短期內解決問題,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