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“治不好”的污水處理是如何變清的?
近日,省環保廳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元至6月,通順河潛江、仙桃、武漢三大斷面水質污水處理全部達到今年省里確定的考核指標——四類標準,達標率100%。
全長191公里的通順河西起潛江市,流經仙桃市,在武漢匯入長江。過去10年間,該河水質長期淪為劣五類,又黑又臭,媒體曝光、群眾投訴沒有間斷過。因為種種原因,通順河污染治理始終沒有起色,被沿線居民稱為“治不好的黑水河”,成為我省“長江大保護”污水處理的一個隱患。
去年,我省將通順河列為首批跨界河流水環境綜合整治對象,一年間,通順河大變樣。
黑水是如何變清的?7月中旬,記者從通順河起點出發,一路踏訪,探尋究竟。
看上游黑色的河水變清了
“污水,主要參數CODcr,參數值28.40,達標;污水,主要參數氨氮,參數值12.37,達標……”7月15日上午,記者來到通順河起點——潛江竹根灘鎮的澤口閘畔,這里化工企業林立。在潛江永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門口,一塊LED屏幕上滾動顯示著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測實時數據。
這是潛江在全省率先建成的污染源視頻監控系統,通過將園區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向社會公開,接受群眾監督。
近10年來,通順河飽受污染困擾。隨著沿線工業污水排放、農村面源污染、生活污染等問題加劇,其水質長期為劣五類,位于上游潛江的一處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備受詬病。
去年,潛江市籌資5億元對通順河潛江段實施綜合治理,這處近30年歷史的化工園區放棄盲目擴張的老路,不僅沒有新增一家化工企業,還關閉取締涉污企業11家,污水處理廠等一系列環保設施陸續建成投用。潛江市環保局副局長余峰說:“從今年數據看,潛江段水質已穩定在三類到四類間,這是10年來最好水平!”
沿起點向東南奔騰15.47公里,通順河從深江閘流入仙桃境內。中午12時30分,記者來到深江閘。閘前200米處,設有水質監測點,該監測點實時記錄著通順河潛江段面的最終水質數據。監測數據顯示,此時通順河深江閘斷面的水質為四類。
“去年以前,河水又黑又臭,現在你看,顏色變綠了,氣味也沒了。只要動真格,沒有辦不成的事!”站在河岸邊的垂柳下,仙桃深江村黨支部書記楊華清感慨地對記者說。
訪中游共抓共治拆“心墻”
“多年來,困擾通順河的污染問題久治難愈,一個重要原因是跨界治理責任不清,三地間各自為政、相互推脫。”仙桃市環保局監察支隊隊長陳小平坦言。建于2014年的深江閘,將這一污水處理尷尬暴露無遺。
深江閘是連接通順河潛江、仙桃段的唯一閘口。流入仙桃境內后,通順河又被分成南干渠(通洲河)和北干渠(通順河),最終于港洲村進入武漢蔡甸區。
早年,逢上游潛江來水水質變差,仙桃多選擇關閘。此時,仙桃另在深江閘外漢江徐鴛泵站引漢江水流入通順河,滿足境內灌溉所需。由于活水變死水,不僅進一步加劇通順河上游的水質惡化速度,也讓三地之間的關系充滿“火藥味”。
對于潛江來說,深江閘一關,不僅境內水質惡化,也直接影響其支柱產業正常運轉,是一條卡住經濟命脈的閘;對于仙桃來說,上游水質難以改善,直接影響沿線鄉鎮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;武漢則抱怨要為上游污染埋單,該市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更是多次逆流而上展開調查……
污染問題,如滾雪球自上游一路傳到下游。但一談到治理,責任又被推回上游——爭議指責中,這道由本位主義構筑的“心墻”卻越來越厚。
“上下游齊心協力,共抓共治是唯一出路。”陳小平說。
去年來,由省政府牽頭,啟動通順河跨界水污染防治。通順河全面實施河長制,由省政府領導任河長。省里啟動聯席會制度,定期召集三地政府協調解決各類問題和矛盾,并開啟包括閘段調度、水質調度等一系列聯動機制。
為明確責任,省里在各斷面建了水質監測點,每天公布各斷面水質情況。“誰污染,誰負責,再也不是一筆糊涂賬。”
記者了解到,為確保境內水質達標排放,仙桃市已關停沿線近1400家養殖場,僅去年就關停386家。17個鄉鎮于今年投運生活污水廠。
問下游期盼啟動跨界河流生態補償
7月23日13時許,位于武漢市蔡甸區港洲村的水質監測點數據顯示,通順河仙桃來水水質為四類。“今年來,沒有再出現劣五類來水的情況。”蔡甸區環境保護監測站總工程師楊振說
站在港洲村曲口大橋遠眺,通順河水在蔡甸境內放緩腳步,經沿途沉淀凈化,這里的水體變得更為清澈。
作為武漢中法生態城的所在地,蔡甸區不僅是武漢“后花園”,也是通順河實現清水入江的最后一道屏障。近年來,蔡甸為通順河治理,關停了308家大小養殖場、拆除圍網3.2萬畝、為10個集鎮建設污水處理設施。在通順河沿岸,他們沒有引進一家工業企業。
早年,蔡甸投入大量資金為通順河拉起生態屏障,但依舊難以從根本上扭轉通順河水質變差趨勢。區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長鐘華說:“上游來水就是劣五類,但按省里以前對我們提出的功能區劃分要求,入江水質要達到三類,這根本不可能。”
如今,隨著上下游城市共同治理,鐘華看到了通順河變清變美的希望。她說,今年開始,通順河入境水質多在四類,若算上河流在蔡甸境內經歷一輪自然凈化后,水質最好時可以達到三類。
“現在責任更明確、體制機制問題也得到解決,建議盡快啟動跨界斷面生態補償試點,進一步調動各地的積極性。”她說,蔡甸區于去年獲得36萬元空氣生態補償,以肯定他們為全省空氣質量污水處理改善而作的貢獻,這一做法也同樣能在通順河上推廣。
“今后,污染者就要為治理者埋單。”鐘華告訴記者,按目前修復情況測算,通順河全線有望于2022年前實現全面恢復為三類水質的目標。